2021-09-02 14:28:24
1892
紅河蒙自拓展會展的前世今生 為什么比其他地方大氣
蒙自的大氣在于氣質,不緊不慢,不爭不搶,她的美攝人心魄。圖為蒙自南湖公園
紅河蒙自拓展會展的前世今生 為什么比其他地方大氣;一個紅河州,半部云南史。紅河州是云南經濟社會和人文自然的縮影,是云南近代工業的發祥地。在云南16個州市中,紅河州以國土面積大、文化底蘊深、自然風光美、歷史古跡多而著稱。
2020年,紅河州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417.47億元,穩居全省第3,占全省比例由2019年的9.52%上升到9.86%。
這其中,預計全州工業增加值實現570億元,較2015年增加143億元,年均增長10%,年均對GDP的增長貢獻率超30%。
實際上,紅河州經濟指標一度居全省“老二”的位置,僅次于省會昆明。1980年代以來,紅河州的經濟總量先后被玉溪、曲靖等地趕超,直到2016年超過玉溪重回云南“老三”的位置。
可以說,深厚的工業積淀撐起了紅河州經濟的“半壁江山”。而蒙自作為紅河州府所在地,是紅河州工業經濟的主戰場,也是近年來云南上升勢頭最猛的縣市之一。
今天,我們就要說說紅河州名不虛傳的“云南近代工業的發祥地”,說說著名的中國石榴之鄉、過橋米線之鄉、滇南中心城市蒙自。
紅河州位置及行政區劃
中國錫都名不虛傳,圖中錫山如石林,都已露出地表,可見儲量之大
對錫的開采利用,歷代都在進行,甚至一度占全國錫產量的60%。但真正的轉折發生在清末,當時英、法等西方國家相繼實現工業化,錫在工業中用途廣泛,為了打通進入中國西南的大門,開發和運輸錫礦,法國人發動了中法戰爭。
作為中法戰爭的后果之一,1887年蒙自被辟為近代云南第一個“商埠”,并于1889年正式開關通商。
為什么是蒙自?如上文所述,當時歸蒙自管轄的個舊盛產重要的工業原料——錫。
哥臚士洋行,是滇越鐵路外貿鼎盛時期,外國人在蒙自開設的諸多洋行中影響最大、時間最長的一家
還有,蒙自是滇南的中心,經蒙自到越南海防的糜冷古道自古以來就是云南出海的最近通道。
在開關前,蒙自縣城人口不到2000人。開關后涌入了15個國家以及國內、省內大量人口,到1896年已超過萬人,1906年達到4萬人口。當時云南80%以上的進出口物資通過蒙自運轉海內外,中國第一條民營鐵路、云南第一個海關、第一個外國銀行、第一個外資企業、第一個駐滇領事館等諸多“第一”先后在這里誕生,近代的蒙自堪稱云嶺大地的“上海灘”和“小香港”。
1928年,蒙自的街道,臨街商鋪有兩層,行人絡繹不絕,很是熱鬧
現在很多人說,蒙自這個地方不管搞農業生產還是做其他的事情,都比其他地方要大氣一點,人也大氣一些。有人分析,這就是工業文明留下的印記。
運去金成鐵,時來鐵似金
海關一開,個舊錫礦的年產量從清中期的900多噸直接飆升到5300多噸,大量的錫礦出口催生了滇越鐵路的誕生,此后當地士紳集資修建的個碧石鐵路與滇越鐵路相接,共同構成了當時云南的大動脈,從蒙自到越南海防,時間從原來的幾十天縮短到兩天。
外貿出口渠道暢通以后,個舊便成了世界主要產錫地,成了享譽中外的“錫都”。
1920年代個舊錫礦內的場景,圖中正在進行洗礦流程
開遠也在米軌鐵路拉動下,由農耕社會迅速完成產業蛻變,成為滇南地區工業及交通重鎮。
鐵路也將西式建筑和西方的生活方式帶進了紅河州。電線、電燈、餐廳、電影院、酒吧、咖啡館、網球場、商號、銀行、醫院、學校、郵局以及最早的“快遞公司”,顛覆了滇南地區延續千年的生活方式。
雖說蒙自開關通商,標志著云南對外開放的大門被打開了,極大地推動了云南商品經濟的發展,但蒙自最終沒有成為香港或者上海那樣的大都市。
蒙自的大氣在于飽經滄桑。圖為蒙自海關舊址,朱自清贊為“進了門不但心胸一寬,而且周身覺得潤潤的”
1932年,海關遷往昆明以后,蒙自的中心地位不再;1940年,日本入侵越南,蒙自從此封關;1958年,紅河州首府從蒙自遷往個舊,曾受到西方工業文明深刻影響的繁華口岸重新恢復為傳統的農家身份。
這里多說兩句,蒙自也是云南省重要的農業經濟區域之一,早在1935年,云南省就成立開蒙墾殖局,對蒙自草壩進行墾殖開發,成為蒙自現代農業發展的開端。云南烤煙的當家品種“紅花大金元”就是在草壩種植成功的。1938年,還引進了一臺拖拉機,是云南第一臺。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和中國的其他省區一樣,云南渴望盡快融入世界。這時,便利的交通、廣闊的土地、毗鄰越南的地緣優勢以及曾經的開放的歷史,讓蒙自重新找到自信和定位。2003年,紅河州首府又重新遷回蒙自。
說起來很有意思,如今紅河州GDP排名前兩位的彌勒市、蒙自市,30年前在云南縣市區中排在二十名以外,個舊市則雄踞第7(1989年),開遠市也排到了第13。
30年來,蒙自升了15位,彌勒升了11位,個舊掉了10位,開遠掉了9位。
蒙自碧色寨火車站,曾是滇越鐵路沿線最大和最忙綠的貨運集散火車站
大工業帶來的精彩變奏
2003年7月,云南提出打造滇南中心城市戰略構想,并確定蒙自作為滇南中心城市核心片區。
有人如此形容:仿佛一夜之間,農耕社會的原野上,突然崛起一座都市。
此時的蒙自縣,是一個傳統的農業縣,在個開蒙城市群中,經濟基礎最為薄弱——蒙自的GDP、人均GDP分別只是全國縣域平均水平的51%、73%,工業化比重僅為33%。
工業化嚴重滯后于城市化,不經過工業化的洗禮,蒙自城市化無法強行起飛?!爱a業強縣、工業富縣”,培植工業產業,很快成為了這個農業大縣的共識。
蒙自乃至紅河州的一個巨大優勢在于交通,這是工業產業大發展的一個關鍵
蒙自縣城向東南,老寨苗族鄉白牛廠村。這里,在186年前,就曾經燃起過工業的熊熊烈火。
白牛廠礦山,曾是清代的官銀開采鑄造點,早在清朝道光年間,這里就開始了大規模的礦山開采。
由于長期開采,金屬噸品位低,礦體埋藏深,到了上世紀90年代,白牛廠礦區資源只剩下些“胡椒面”,幾近枯竭,礦山一度沒落沉寂。
蒙自礦冶選廠球磨機車間
2004年,白牛廠爆出了中國有色金屬勘探界的一條爆炸性新聞——民營企業蒙自礦冶投入商業性風險勘探資金2000萬元,在白牛廠多金屬礦探明白銀儲量7000噸以上,鉛鋅儲量400萬噸以上,銦金屬儲量1000噸左右,白牛廠成為我國第一大銀礦。
蒙自礦冶在當地雇用農民工4500多名、企業捐資3000多萬元,啟動了白牛廠村民整體搬遷新農村建設工程,為礦區農村架橋鋪路,接水接電,使白牛廠村成為了一個脫貧致富村,大工業對社會經濟的帶動及反哺作用已經顯現。
蒙自礦冶公司銦鋅冶煉廠還投資4.8億元,在芷村鎮豹子窩開山炸石,開挖土石90萬方,建成了一座現代化的冶煉廠,年產值18億元,成為蒙自市第一納稅大戶。
蒙自礦冶銦鋅冶煉廠中控室
當時蒙自的經濟分析報告中,多次提及“要把蒙自礦冶打造成紅河繼‘紅煙’、‘云錫’之后的又一品牌?!?br />
在田園牧歌曾經唱響主旋律的土地上,大工業的進入給蒙自帶來了精彩的變奏。從“工業出城,項目上山”,到工業攻堅戰,蒙自礦冶等骨干企業成為蒙自工業穩增長的強大支撐和最大增長點。
交通興工業興,這是歷史的經驗。2018年1月5日,時速160公里的CR200J型復興號動車組滿載旅客從云南昆明始發,2小時43分后抵達蒙自,這是中國鐵路160公里時速復興號在云南的首秀
破殼新征,與蒙自同頻共振
蒙自礦冶創建于1996年,是一家集科研、資源勘查、采礦、選礦、冶煉、貿易于一體,以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為主的資源型礦冶企業。是有色金屬業內少數具備全產業鏈、擁有獨立貿易和供應鏈業務平臺的綜合型民營企業。
一路走來,蒙自礦冶是蒙自工業經濟的一個縮影——2008年首批通過云南省高新技術企業認證和質量、環保、職業健康三標一體貫標認證;2010年通過國家工信部《鉛鋅行業準入條件》鋅冶煉企業;2012年被列為云南省第二批循環經濟試點企業和云南省第三批創新型企業;2014年被列為“科技小巨人”企業;2015年鉛鋅銀銦產品入選云南省名牌產品。
也曾經歷坎坷。2013年開始,行業全面整合,市場重重考驗,蒙自礦冶艱難爬涉,轉變觀念,重塑格局,吹響了轉型升級的挺進號角。
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2020年第五批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示范名單,蒙自礦冶有限責任公司冶煉分公司被列入國家級綠色工廠,是云南省紅河州蒙自市首家入選國家綠色工廠的民營企業
特別是2016年,蒙自礦冶年產6萬噸鉛冶煉技改項目投產,促進了蒙自有色金屬產業技術的提升和產品結構調整;2020年公司資源化利用創新突破、冶煉產量實現高增長創紀錄,銷售收入突破45億元。
蒙自更是一路向上——2010年,蒙自撤縣設市;2018年,因為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的調整,GDP首次突破300億元大關、躍居全州第2,再次躋身云南省縣域經濟發展“10強縣”陣營;2020年GDP逼近400億,達390.85億元。
目前,蒙自城市建成區面積達33.63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75.19%,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滇南中心”。
蒙自的大氣還在于文化。圖為西南聯大蒙自分校舊址
2020年《滇中城市群發展規劃》進一步指出,要構建昆明主中心和曲靖、玉溪、楚雄、蒙自4個副中心,其中蒙自副中心包括蒙自、個舊、開遠城區,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開放的特色農產品加工基地、現代產業基地、生態人文城市。
蒙自掀起了“大抓產業、大抓工業、大抓項目、大抓開放、大抓電商、大抓招商”的熱潮,力促傳統工業“老樹發新芽”、新型工業“新樹長強枝”,開啟了“活力蒙自、美麗蒙自、榮譽蒙自”建設的嶄新篇章,蒙自礦冶等骨干企業亦破殼新征,永葆強勁的市場競爭力和科技引領、效益為先的經營戰略,與蒙自同頻共振,在改革優化、升級發展的新征程中,繼續披荊斬棘,開拓創新,奮勇前行,創造更加燦爛輝煌的明天。
蒙自的大氣在于環境,也在于眾多工業企業對這座綠色花園之城的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