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1 15:22:24
1074
紅河魅力風物志 · 歌舞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01:阿細跳月
紅河魅力風物志 · 歌舞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阿細跳月是彝族阿細人代表性的民族民間舞蹈,源于阿細人古樸的“阿細跳樂”,因多在月光下的篝火旁起舞,故名“阿細跳月”。
阿細跳月
阿細跳月在阿細語中稱為“嘎斯比”,意為“歡樂跳”
阿細跳月發源于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彌勒縣西山一帶,在彌勒縣彝族阿細人聚居的村寨及瀘西、陸良等地廣泛流傳。阿細跳月參加者少則十幾人,多則上千人,多在祭祀、節日、盛典時表演,具有較強的自發性、自娛性和群眾性。
阿細跳月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它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在彝族阿細人民的心中“大三弦一響,腳底板就癢”,可見他們的熱愛程度。同時,如此優秀的民族文化的展現、繼承和發展,造成世界性的強烈轟動,如,2000年元旦期間,“阿細跳月”歌曲在維也納金色大廳進行演奏,獲得國內外人士的賞識與贊美,得到熱烈的反響。
紅河非遺
02
阿細先基
一直流傳在云南省彌勒市彝族阿細人口中的“阿細先基”為阿細人民的創世史詩,原為“阿細先雞”后改為“阿細先基”?!跋然痹诎⒓氄Z中是歌曲的含義,所以“阿細先基”實質為阿細人民的歌曲。
“阿細先基”通篇分為“最古的時候”和“男女說合成一家”兩個基礎框架。講述的是世界開端和初期人類的生活狀況,以及早期彝族支部阿細人民獨有的生活習慣與結婚風俗,反應的是阿細先民的民族性與時代性。
“阿細先基”的價值在于傳唱內容生動地描述了阿細人不同階段的生活狀況,是一部神話說與真實狀況相交融,亦文學、亦歷史的創世史詩。
03
阿細祭火
阿細人的諸多活動都離不開火,他們崇尚火,將火尊稱為神。自古時,發現火的作用后因心生感激,便在每年的農歷二月初二、初三定期舉辦祭火儀式。
阿細人的諸多活動都離不開火,他們崇尚火,將火尊稱為神。自古時,發現火的作用后因心生感激,便在每年的農歷二月初二、初三定期舉辦祭火儀式。
彌勒的起飛村祭火節是最古老的發源地,后期由紅萬村將它推廣出去,吸引眾多國內外游客的關注度,與世界各地的友人分享獨特的祭火節文化。
了解過彌勒歌舞和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