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梯田?大美紅河?紅河蝴蝶谷?原始森林?解密瀑布群?紅河研學營之一
哈尼梯田?大美紅河?紅河蝴蝶谷?原始森林?解密瀑布群?紅河研學營;紅河,這塊位于云南中越邊境的神奇土地 世界遺產哈尼梯田,雕刻著驚艷人間的大地藝術 哈尼族、彝族、瑤族……,綻放著絢麗多彩的民族之花 這是一幅天與人共同繪就的絕美畫卷 沒有比這更好的美學課了 蓄水后煦暖的冬天,是梯田最美好的季節 跟我們一起,沉浸在這舉世無雙的奇跡中 去發現美、認識美、創造美和保護美;
美妙的大地雕塑,農耕文明的神話
在云南哀牢山南部,隨處可見整座山的梯田,如雕塑般層層疊疊上千級,仿佛一道道天梯從山頂垂掛到山腳。當陽光照射在梯田之上,流光溢彩、氣勢恢宏,仿佛一曲天地交響。這就是紅河哈尼梯田奇觀。
哈尼梯田歷經1300余年開墾而成,一座座的“田山”,就是一部非文字的巨型史書,直觀地展示了以哈尼族為主的多民族人民在自然與社會雙重壓力下,頑強抗爭、繁衍生息的漫長歷史,被譽為農耕文明的神話,2013年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線條飄逸,塊面強化,平光運用,色彩拓展,是吳冠中油畫風景中的“形式結構”。森林、梯田、村莊、河流四素同構,也成為哈尼梯田的“形式結構”。層層梯田如版畫,如木刻,或黑白,或套色,任由云霧與陽光去變幻。羅杰·弗萊提出的“形式結構”美學論,在哈尼梯田得以實景表達,脫胎為人與自然和諧交融的實景畫卷,天地大美。
哈尼梯田,觸動人心的不僅僅是宏大壯美的風景,還有每一位普通的哈尼人對本民族獨特人文遺產和傳統精神的堅守,這是另一種美。在梯田里生產,勞動量是平原地區的3至5倍,站在梯田上,感受到人才是偉大的。
哈尼梯田從古到今始終是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大系統,這在全世界也罕見,孩子們將在老師的引導下,打開六感,沉浸式細品各種鮮活的美好——
用眼睛見美:梯田與村寨、瀑布群、原始森林、草原濕地、蝴蝶谷,這里是原生態秘境;
用鼻子聞美:哈尼的古茶,瑤族的草藥,各種盛開的野花,這里是氣味的寶庫;
用舌尖嘗美:五彩飯、長街宴、梯田里的泥鰍與鯽魚,這里是美食的天堂;
用耳朵聽美:哈尼族的多聲部古歌、彝族的尼蘇阿嚕,這里是隨時開放的音樂廳;
用肢體觸美:昂瑪突、矻扎扎節,激活身體里每一個表達細胞,這里是嗨翻天的節日淘;
用想象創美:從每一個美的印記中,選擇設計元素創造新的美,這里是文創師的孵化器。
感受哈尼梯田天人合一的人類創造,理解它所蘊含的深刻美學價值,這是直達心靈的教育。
四個步驟解鎖孩子們的梯田審美力
第一步,發現美:《哈尼梯田影像表達》課程
哈尼梯田分布于紅河南岸,總面積約18萬公頃,我們將帶領小美芽走訪位于核心區的元陽與金平兩地,元陽梯田大氣恢弘,金平梯田秀麗玲瓏,各具魅力。
每年1-2月,秋收后灌滿水的梯田層次感很強,在陽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美得令人窒息,是觀賞和拍攝梯田最好的時節。
孩子們將在老師的指導下,利用手機,學習自然和人物兩種不同的拍攝技巧,如何捕捉第一縷陽光照射在梯田上,如何展現哈尼人的淳樸熱情,光線和構圖是最大的奧秘。
帶著一雙發現的眼睛,把美用影像記錄下來,每天晚課老師進行指導篩選,用自己的表達制作完成手機紀錄短片《哈尼梯田尋美記》。
第二步,認識美:《哈尼梯田農業生態系統調研》課程
哈尼梯田是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哈尼祖先在上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用整個民族的心力來挖筑梯田,我們要去調查了解的,就是這樣一種人與自然非凡的和諧關系。
認識自然之美:水循環系統調研
在哈尼人生息的哀牢山,山上為森林,山胸為村寨,村寨下方是梯田,梯田下面是河谷,生生不息的水將這山、林、寨、田緊密連接在一起。供水體系是哈尼梯田真正揚名天下的關鍵。
百萬畝的哈尼梯田沒有一個有像樣的湖泊、水庫,這些高山之上的梯田是靠什么來澆灌的?哈尼梯田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水又是從哪里來的?什么是木刻分水,如何做到公平公正?如何利用水溝來施肥?除了稻谷,哈尼人是怎樣把梯田利用到每一寸?
我們將在哈尼“趕溝人”的帶領下,徒步攀爬梯田、走訪村寨、穿越森林,檢測水質、追溯水源,給孩子們上一堂生動的智慧“水課”。
還將去往田間地頭,抓魚、捉泥鰍、摸螺螄,采集植物親手制作五彩飯,充分感受梯田野趣。
認識人文之美:哈尼族文化調研
哈尼人的衣食住行、節日祭祀、思維方式、處世哲學、蘑菇房建筑、穿戴服飾、飲食習慣等,無一不是從梯田生活衍生而來。這樣的傳統文化習俗信仰正是維系哈尼梯田存在的根源。
現代化的生活方式吸引年輕人離開土地,怎樣做才能讓村落不再空心化?我們將進入哈尼村寨進行實地調研,除建筑、服飾、歌舞、美食的學習外,還會跟隨哈尼草醫一起采藥、哈尼種茶人一起煮茶、哈尼阿婆一起趕集,探討讓哈尼梯田這樣的活態遺產保持生命力的方法。
在哀牢山,不同的民族定居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上,以不同的方式適應和改造著自然,哈尼族與其他各民族平等相待,這種人與人和睦相親的特點,也是哈尼梯田一道靚麗的人文風景線。
我們還會走訪彝族、瑤族村寨,猜一猜,他們住在哪個海拔上?看一看,他們跟哈尼族有什么不同?
第三步,創造美:《哈尼梯田創新思維》課程
把學習帶到現實中,讓孩子用自己的力量創造改變,可以直接提升他們的幸福感和競爭力。
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源于美國斯坦福大學,是最近幾年風靡全球的一種創造力培養方法,它通過采訪調研與同理心訓練,篩選需求,頭腦風暴,聚焦核心問題,然后動手制作原型,反復測試,最終呈現自己的“產品”。
孩子們眼中的哈尼梯田是什么樣子?哪些是最牽動著他們心的文化符號?白天,孩子們通過每天的調研走訪,把他們所見的美用影像記錄下來。晚上,孩子們與美芽導師一起,從影像中篩選設計元素,進行產品創意,完成一次設計思維的啟蒙,收獲自己第一件以“哈尼梯田”為主題的文創作品。
第四步,保護美:調研報告、影像展覽、文創產品
為了宣傳和保護哈尼梯田,讓哈尼梯田無與倫比的美可以持續,結營后:
由孩子們集中完成的《哈尼梯田農業生態系統調研報告》,將鄭重提交給紅河梯田管理局,為政府的遺產保護工作提供決策依據;
美芽將挑選孩子們優秀的攝影照片或短片,在網絡上公開展示,讓更多的人了解哈尼梯田;
美芽還將挑選孩子們優秀的文創創意,由故宮文創師親自指點,孩子們的設計稿將有機會變身真實的文創產品!
這不僅僅是7天的行程,更是長達一年的持續學習!
研學價值
原創3I教學體系,全鏈條體驗學習
探索式實踐,讓孩子學會 Get information、Find insight、Grow innovation
課前、課中、課后全鏈條跟蹤,引導孩子自我探究,啟發全局思考,重新定義玩與學
用腳丈量世界,浸入式文化體驗
傾聽文化遺產背后故事,厚重的歷史帶給孩子們最深的觸動與感動
田野實地調研,為遺產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設計思維工作坊,用創意改變生活
尋覓特有符號和文化地標,尋找自己的設計素材
大膽暢想,說出自己的的思路,展現設計背后的生動與精彩
嘗試與陌生人溝通,和團隊緊密合作,在挑戰中遇見自己的成長
如何與不同的群體打交道?如何與陌生人交流?
怎么結交新的伙伴,共同完成挑戰?